旅游扶贫应当有可持续性 - 旅游 - VR视觉网
现在位于 // 首页 / 旅游 >

旅游扶贫应当有可持续性

2019-12-30 10:45:52
来源:人民网评论:0点击:

 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坐落在红军长征途中“彝海结盟”地的彝海之滨,曾受各种条件制约,生活并不富裕。近年来,当地以增加村民就业、提高村民收入为目标,借助红色旅游资源,推动旅游产业扶贫。目前,全村110多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。图为9月7日,在景区工作的彝海村村民马嘿补吉莫展示彝族特色手工艺品。
  新华社记者 孙瑞博摄

  据《印度教徒报》近日报道,中国提出了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计划,这意味着中国剩下的1000多万贫困人口将走上通往更加美好生活的道路。其中,“红色旅游”起到了助力作用。

  据英国《每日邮报》报道,支持苗族传统刺绣,不仅可以推动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,还可以为当地扶贫工作做出贡献。近年来,一些苗族地区凭借优美的自然景观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。苗族刺绣店已成为游客的必游之地。

  据马来西亚媒体StarOnline报道,乡村旅游、电子商务等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方面,帮助贫困人口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。

 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,反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。在扶贫工作中,旅游业因其良好的发展潜力,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,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。2019年10月11日,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,预计到2019年底,全国95%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,90%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。另据国家乡村旅游监测中心数据显示,设在全国25个省(区、市)的101个扶贫监测点(建档立卡贫困村)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为4796人,占脱贫人数的30.4%,监测点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123元。

  在2020年高质量脱贫目标的指引下,中国各地依托旅游业开展扶贫工作、助力脱贫攻坚的景象方兴未艾。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,旅游扶贫要以政府为主导,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,在注重区域发展差异的同时,强调一二三产业融合、开发与保护结合、扶贫与扶智融合。展望未来,扶贫工作的重点要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解决相对贫困,从经济扶贫转向多维扶贫,从基于战略的宏大叙事转向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微观关怀,进而更高质量地推进扶贫工作。

  相比其他扶贫方式,旅游扶贫的优势在于:第一,贫困地区自然或区位条件的相对劣势,保护了当地的旅游资源,为当地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资源条件;第二,旅游业关联性强,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多产业共同发展,为当地带来更多工作机会;第三,旅游业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,有利于保护当地环境;第四,发展旅游业可以激发当地人民的文化自豪感,增强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。总体来看,旅游业是已被验证的发展中国家重要脱贫方式。在世界48个最不发达国家中,旅游业在其中20个国家的出口收入来源中位居前列。

  依托旅游业扶贫,应因地制宜发挥区位优势,实现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。

  一方面,旅游扶贫是一场持久战,需要足够的耐心与“柔性”的操作,走共同富裕之路。要充分理解扶贫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,认识到扶贫的社会目标是“打破社会生态的贫困平衡,构建富足平衡”。另一方面,在旅游扶贫中,要注重速度与效果的平衡,认识到扶贫的个人目标是“从低物质均衡的原生幸福到高物质均衡的次生幸福”。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,要注重发展多元产业,保护古村落的原始生态。同时,也要适度调控发展速度,适应当地居民的承受能力,展现扶贫工作的“柔性”和“温度”。

  (沈丹玲采访整理)

热词:持续性 扶贫 旅游